|
从粮到食 稻谷增值这边,在太和镇新洲村的稻田里,四台收割机来回作业、颗粒归仓;那边,在三坑镇穗源丝苗米智能加工中心,车辆进进出出,机器持续轰鸣…… 当前清新区水稻进入大规模收获季。实际上,除了收割,农民们还忙碌在乡村的各个角落:社会化服务、加工销售……忙碌的身影,折射的正是一粒米从“粮”到“食”、从“农”转“工”的产业链之旅。 近年来,清新区积极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各项工作部署,以农业产业“2420”具体举措为抓手,加快丝苗米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,突出强链补链延链,丝苗米全产业链发展新图景日益清晰明艳。 ●南方日报记者 江绮雯 贺欢 通讯员 麦睿 谭碧凌 良种良法加持 粮田收获满满 在位于浸潭镇的朱家粮油加工厂内,农户黄什其松开袋口,放任稻香四溢。金黄色的稻谷倾泻而下,被吞入烘干机的“腹”中等待烘干处理。 看着眼前的繁忙一幕,黄什其的眉头越发舒展。他说,今年种了11亩水稻,长势非常良好、稻谷粒粒饱满。但是收割前寒露时节的一场秋雨,不仅打湿了稻子,还带来了数日的阴暗天气。 在过去,这往往意味着减产失收,所幸的是,依托科技的进步,农事已经不再是单纯“看天吃饭”的行当。 “淋湿的稻谷闷上两天就得发芽了,出米率减半,没人收。”如今,黄什其把稻谷运输到加工厂进行烘干加工,24小时以后,就可以收获一袋袋白花花的大米,方便、快捷、干净,且高效。 实际上,如今的机械化红利得来不易,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农业人大力推动品种培优,推进产业集约化、规模化发展的初心不改和星夜兼程。 一直以来,清新区都是清远市水稻生产的重要产区,但传统上以小农分散经营为主,规模不大,品种也良莠不齐,不利于机械化的转型升级。 针对这种情况,清新区大力开展丝苗米种业振兴工作,以提高丝苗米生产技术水平。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2023年主导品种,并结合当地丝苗米发展定位,清新区择优选择了19香、金农丝苗、南晶香占和野香优莉丝等4个优质丝苗米品种作为主导品种,并通过鼓励稻谷收购企业提高主导品种稻谷收购价格、开展全市丝苗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等多措并举,不断加强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。 同时,通过积极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、双季稻试点轮作项目,清新区稳步增加丝苗米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,实现丝苗米的产业化、规模化生产经营。2023年,清新区完成水稻播种面积34.17万亩,其中丝苗米播种面积约30万亩,50亩以上的连片规模经营面积达7万亩。 “以烘干为例,往往需要集中四到五家小农户的稻谷,才能达到20吨的重量标准来启动生产线,如果质量不一,大家就容易产生分歧。”朱家粮油加工厂负责人朱学成表示,集约化、规模化为机械化发展提供了便利,“现在大家种出来的都是优质的丝苗米,统一加工有基础、有条件。” 放眼整个清新区,机械化种植加工丝苗米已经成为主流。全区现有农机合作社或者农机服务组织12家,机具5.7287万台,其中拖拉机3788台,插秧机233台,农用无人机33台,可广泛提供耙田、飞防、收割、烘干等多项农事托管服务。 据清新区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,今年清新区晚造粮食播种面积19.56万亩,预计晚造粮食总产量13.8万吨。 龙头项目牵引 链动产业升级 丰收粮能不能卖上好价钱?这是农户最为关心的事情。其中,要切实提高附加值,实现从“粮”到“食”、从“农”转“工”的蜕变,背后离不开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和产业园的平台聚集效应。 基于这个认识,清新区以产业园建设为抓手,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,明确提出加强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平台建设,扶持发展丝苗米加工产业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丝苗米加工龙头企业将目光锁定清新。 广东穗源新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下简称“穗源公司”)就是其中之一。 据悉,穗源公司是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、清远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,多年前就与清新结缘。2022年,企业成为广东省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(清远市)项目实施主体之一,看好清新区在丝苗米产业方面的发展,决定在当地加大投资,在三坑镇建成启用了现代化丝苗米智能加工中心项目。 “加工中心引进全自动智能加工线,配套8000立方米多功能冷库,用于农产品保鲜、冷链物流等,年加工量可达12万吨,年产值约3亿元。”穗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项目还配套建设了全自动稻谷烘干中心,日烘干能力240吨,带动辐射水稻种植面积约3万亩。 无独有偶,位于石潭镇的谷原公司烘干中心也在今年建成并启用,采用恒温循环式烘干技术,日烘干量可达到60吨。谷原公司负责人黎少梅介绍,该公司正在筹建恒温锁鲜储存库,建成后存储量可达800吨,库内采用15℃恒温、低于12%的湿度储存稻谷,为更好保存稻谷内的营养物质提供便利。 美林新地丝苗米烘干加工仓储中心已争取建设用地规模30亩,目前正在进行筹备建设。将引进一套粮食日烘干量达300吨的烘干设备。 一个个龙头项目顶起了园区发展的“四梁八柱”。当前,清新区在山塘镇建设集仓储、加工、研发等于一体的清远丝苗米“总部”,联动清新区现有多家主营丝苗米生产、加工、销售、服务的龙头企业产业融合发展基地,打造展示清远丝苗米全产业链的核心展示区,全面提升丝苗米加工水平,延长丝苗米产业链条,增加农产品附加产值。 目前有关加工厂房主体工程已完成,引进2条产能为225吨/日的大米加工生产线,4条全自动两面真空包装生产线,成品库、提升塔、卸粮塔、圆筒仓等建筑物已完成建设并完成消防验收工作,即将开展仓储厂房的建设和安装生产设备。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不仅要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跑出“加速度”,在品牌打造运营的“软配套”上也要下大功夫。 清新区补足产品分级程度不高、农户开发中高端产品意识不强的短板,积极引导企业申报“粤字号”品牌、“二品一标”等认证,争取获得更多荣誉称号。并进一步加大对“鼎纤米”“日日粮”“清新味稻”等已有优质丝苗米品牌的推广力度,推动丝苗米等更多具有清新特色的农产品“出山入城”,从“田间”直达“餐桌”,实现从“粮”到“食”、从“农”转“工”的转变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
|